2021-06-16
众所周知旗袍源于旗人之袍,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,所以直至清末民初,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,
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,但由于旗袍是女装,所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,
辛亥革命以后,旗袍有了质的变化,而这变化则是发生在上海,而这旗袍的质的变化到底有那些呢,
今天就给大家综述一下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区别。
①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,不显露形体;民国旗袍开省收腰,表现体态和女性曲线.
②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,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;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,开衩处露腿.
③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,装饰繁琐;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,印花织物增多,装饰亦较简约.
正是这三点差别,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–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。
袍服是外套,强调功能(防寒、遮体、表示身份等)服装种类,其审美意味是保守的含蓄。
裙服,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-piecdress,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:旗女之袍宽大平直。
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保守,但表示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悠久的激进之一.
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,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示,变为表露、性感和全身的表示。
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示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示而言,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之后,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。
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:”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,不能穿旗袍实在一大损失.
上一条: 穿好旗袍的心得体会
下一条: 酒店服装着装时的注意事项